作者:劍眉同學
時隔一年,又開始爆出“糖精棗”新聞,不過幸虧是謠言。
不過糖精棗確實在市面上出現過,即使今年,也不能完全杜絕有不法商販進行糖精棗的加工。那么它真的那么可怕嗎?如何避免糖精棗呢?
為什么會有糖精棗?
非法加工食品基本上都是為了牟利,如果你經常關注糖精棗的話,不難發現糖精棗問題的新聞幾乎是每年都有,尤其這個季節,因為冬棗普遍沒有成熟,一些商販把“尚未成熟”或者的酸澀冬棗加工,然后以低廉價格出售。
然而,沒有成熟的棗有兩個大問題:
其一:吃起來發澀不甜
其二:顏色青綠
于是不法商家根據食品的這兩個缺陷,動了歪腦筋,但是手段并不高明,他們利用熱水加糖精鈉的辦法加工未成熟的冬棗,經過熱水浸泡棗表面的顏色會變紅(這可能和花青素葉綠素等抗氧化成分預熱降解變色有關),而糖精鈉則是填補了棗的酸澀味道,這里面起到“催熟”作用的不是糖精,而是熱水(一般溫度高于60度)。
此外在咨詢一些水果商家后,一些老板跟我講,浸泡過的冬棗重量上也會略重一些,但不法商家最主要的牟利手段是價格差,這個季節冬棗普遍價格在每斤19元左右,但這些尚未成熟的冬棗幾乎都是超低價的出售,而且走的“快銷”路線,一般進貨的多為無營業資質的流動商販。
如何簡單的鑒別糖精棗?
首先,讓我們先看下這三張從網上找到的糖精棗圖片。
由于造假分子只是“模仿”高品質棗的樣子,而且用的人工手法,所以不難發現棗的“青紅”色有明顯浸泡過的痕跡,也就是類似水痕一樣的印記。
網上有些文章說通過顏色來辨別,浸泡過棗子會偏“鐵銹紅”,但是考慮到棗子呈現的顏色和不法商販所用的水溫、水的酸堿以及棗的營養微量差異有關,甚至連你的電腦色差都會影響,所以看顏色是不靠譜的,鑒別加工棗最主要的一步就是看這個痕跡。
那么正常棗就沒有這個痕跡了么?當然有,讓我們先看下圖。
我們都不需要懂得品相如何,簡單觀察后就會發現,“自然發育”的冬棗并沒有熱水浸泡后明顯的分界線,它的分界線邊緣是不整齊的,仔細觀察則是呈“斑”狀分布。
再看下圖兩張圖,這種“斑”哪怕是熟透的冬棗上都會有,當然在挑選時也要考慮好,即便不是糖精棗,熟到這種程度的基本上也就能保存2天的樣子。
我挑花了眼…看不出“斑”,怎么鑒別?
有時在網上看到圖片感覺很簡單,可是現實中那個棗看上去莫能兩可的怎么辦?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品嘗,因為糖精鈉浸泡后,甜味并不會對棗的果肉有多么強的滲透性,也就是說糖精棗只是表面甜,果肉部分還是酸澀的。
其次,如果你覺得不衛生,不想品嘗,那就仔細摸摸棗的表面是否有粘稠感(是否粘手),最好多抓幾個觀察看看。
第三,糖精鈉浸泡過的棗表面略軟,而正常的棗則較為堅硬,切開后觀察斷層會發現,糖精棗的斷層與果肉有浸泡腐化的痕跡,而正常棗則沒有,這種現象在放置12個小時以上的糖精棗上更為明顯。
詳見下圖:上面為糖精棗的剖開效果,下面則是正常棗的,我實驗的正常棗選擇了一個熟透了的樣品(95%以上表皮為紅色)。
第四:我走訪了周圍六家水果商鋪,沒有一家出售糖精棗,商家和我說這些主要都是無證經營的小商販在賣,所以不要在流動商販處購買,正規的超市、店鋪就算買到糖精棗,根據購物小票也可以退款或者索賠。
最后一招:請記住,這個時候買冬棗還是要看價格的,因為不到成熟季節,所以才會有不法商販每年樂此不疲的上演著糖精棗的伎倆,市面上能買到的合法渠道的棗價格都較高,屬于大鵬棗(大棚內種植),所以價格也是判斷的方法之一。
糖精棗會變重么?
和一些水果商家聊天(正規商家)得知,糖精棗除了改變品相外,有可能會“壓稱”,就像灌水豬肉一樣,為此特意做了一個小實驗,詳見下圖。
通過實驗發現,100克(約2兩)的冬棗,浸泡后僅漲了2克,所以如果有不法商販看到這篇文章后……希望你們還是從良吧,造假是沒有市場的。
吃了糖精棗會不會掛掉?
網上很多文章提到糖精棗的時候,都會捎帶著寫出糖精鈉的危害,這本身沒錯,但是不專業,因為光說成分不提劑量有些像嚇唬小盆友了。
首先糖精鈉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只是不允許添加在水果當中(因為無法控制劑量)。
其次,糖精鈉攝入過量對人體有危險,但是,它畢竟是有甜度的東西,以糖精棗為例,在能達到致死致病的劑量前,你可能先被甜死了,所以即便是不小心吃到一些糖精棗,也不會對身體有什么明顯的危害。
最后,糖精棗里面的糖精鈉基本上都附著在棗的表面,經過清洗后所剩無幾,所以當你洗棗后,吃的還是酸澀的未成熟棗。
現在正值冬棗上市之際,“糖精棗”雖然存在,但并不難辨別,更加沒有什么吃完就會急性大出血的嚴重后果,大家如果想吃冬棗,到正規的渠道正常購買就行,無需過分緊張甚至選擇不吃。
放心吃吧皮卡丘!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春雨醫生
7*24小時在線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