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刷了牙都遮不住他“好大的口氣”?
4月18日
口腔保健不到位,是口臭的重要原因。勤刷牙,使用漱口水、牙線等可以有效預防口臭??诔暨€與身體健康有關,要及時咨詢醫生。
對當代人來說,口臭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畢竟誰也不想每天一上班就用口臭傷害同時,或者被別人的口臭傷害。但是,有時候我們想盡了辦法,也沒有消除口臭的威脅。
所以,就要知道口臭到底來自何方,才能對癥下藥,解決自己的口臭問題。
口臭大多來自口腔
在大約90%的口臭病例中,這種令人不適的氣味往往來自口腔本身。這被稱為口腔內口臭。
最常見的原因是舌頭后部、牙齦線以下的地方,以及牙齒和牙齦之間的空隙中,會堆積食物殘渣和細菌的分泌物。這些東西都會產生高濃度的臭味。
這些氣味的產生主要是由于蛋白質分解成單個氨基酸, 接著是某些氨基酸的進一步分解以產生可檢測的臭氣。比如揮發性的硫化物氣體,聞起來非常難聞。
正因此,攝入食物的不同,就會影響口臭的強度甚至味道。
吃下大蒜、洋蔥、肉類或者奶酪的口臭味道就不一樣。如果喝了酒,口臭的味道也不一樣。根據進食的時間和細菌的活動規律,一天中出現口臭的時間也不一樣。
舌頭也是口臭的重要來源
舌頭是導致口臭最常見的位置。舌頭上的細菌會產生難聞的化合物和脂肪酸,導致口臭出現。
這些細菌常出現的位置就是舌頭的背部。
在口腔中,舌頭的這個部位相對干燥,大多數人又做不到認真清潔。因此,這個部位成了細菌的樂園,形成了復雜的微生物結構。而且,食物殘渣、口腔中死亡的上皮細胞都會在這個部分堆積,從而為細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這些舌頭上的細菌可以產生吲哚或者硫化氫、甲基硫醇、甲基烯丙基硫醚和二甲硫醚。所謂的”臭雞蛋"氣味就來自這些物質。 普通人想要判斷舌頭上是不是有這種問題,就可以進行觀察。雖然舌頭表面天然地呈現出淡淡地白色,但是,上邊堆積了大量細菌和污染物的舌頭會有明顯的白色,對比非常明顯。
口臭還可能意味著病變
同時,口臭還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口臭長時間得不到消除,那就要考慮是不是疾病的問題。
??首先是口腔本身的疾病。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牙齦炎、齲齒等,都是口臭的重要元兇。一旦某些類型的細菌在牙齒上落戶繁殖,就會在口腔中形成牙菌斑,必須由牙科專業人員進行清除。這種牙菌斑不僅會造成蛀牙,引起牙齒腐爛,還會引發口臭。
其次,腎功能出現問題以及酮酸中毒的人,也有可能出現口臭。
這些患者的口氣往往是爛蘋果味。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無法正常代謝這些物質所致。這一點在生酮飲食人士身上也有體現。他們大量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身體中積蓄了大量酮酸。
再次,鼻腔通道中帶有臭味的分泌物也會導致口臭。
在這種情況下, 由鼻孔呼出的空氣有一種刺鼻的味道, 不同于口腔的氣味。這一類型的口臭可能是由于鼻竇感染或異物引起的。某些特定類型的細菌和鼻竇穴也有可能散發出惡臭的氣味。
然后,扁桃體的健康狀況也會影響口臭。大約3%的口臭病例與扁桃體有關。
如果扁桃體發生以下疾病,包括慢性扁桃體炎(奶酪樣物質可從扁桃體隱窩滲出)、扁桃體結石(扁桃體結石)和較不常見的扁桃體週膿腫、蕈狀腫瘤、軟骨軟骨瘤和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等疾病時,口臭問題就在所難免。
接著,消化系統的問題也會導致口臭。比如胃。
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胃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口臭來源。由于人的食道是一個封閉管狀物, 胃部腐爛物質的氣味有可能通過它散發出來。那些反流嚴重的患者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最后,口臭也能反應人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如果出現口臭,很可能意味著出現了如下問題。脂肪肝、肝衰竭、下呼吸道感染、癌癥、尿毒癥、新陳代謝綜合癥等等,都會引發口臭。
如何解決口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解決口臭,就要找對產生它的根源。
如果你的口臭來自牙齒,那就做好口腔保健,勤刷牙。
如果你的口臭來自舌頭,那就再刷牙的同時刷一刷舌苔,同時使用漱口水,保證口氣清新。說句題外話,漱口水沒有那些所謂的負面效果。硬要說它有什么缺點,那就是需要花點錢去買。
如果這些還不能解決你的口臭問題,那么,就需要警惕,也許是身體的其他地方出現了問題。這時就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幫助下查明問題,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Rosenberg, M (2002). "The science of bad breath". Scientific American. 286 (4): 72–9.
[2]Rosenberg, M (1996). "Clinical assessment of bad breath: Current concep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939). 127 (4): 475–82.
[3]Ferguson, M; Aydin, M; Mickel, J (Aug 5, 2014). "Halitosis and the Tonsils: A Review of Management".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 official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51: 567–74.
[4]Tangerman, A (2002). "Halitosis in medicin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52 Suppl 3: 201–6.
[5]Tangerman, A; Winkel, EG (March 2010). "Extra-oral halitosis: an overview". Journal of breath research. 4 (1): 017003.
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