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恐懼癥:別人一熱情我就很緊張甚至害怕,怎么辦?
12月7日
你的生活,很多不舒服其實可以避免。覺察、認識、改變、轉(zhuǎn)化,你可以變得更有力量、從容地面對生活。那是成熟的力量,也是成長的力量。
有人熱情,我就緊張
有人對你熱情,聽起來是個很好的事情。這證明我們在被愛著,關(guān)注著,重要著。
但是我在工作坊里,卻經(jīng)常訪談到相反的現(xiàn)象,很多人對于他人的熱情,會感覺到緊張。
一個同學(xué)說起,下課的時候,有同學(xué)過來主動想跟他說話,他感覺到有些不自在,會緊張。他很想跟人家說話,但又不知道該說什么,很不知所措。
還有同學(xué)曾說,當(dāng)他一個人很難過的時候,就有人會主動過來安慰他,關(guān)心他。這時候他就覺得很緊張,變得都不敢再難過了。想自己待著,可又沒法拒絕。
更有很多同學(xué)講到,有時候他打出租車,就會遇到司機會非常健談,弄得他很緊張。總感覺不得不接話聊下去,怕打擾了司機的心情。但其實又不想說話,很想閉上眼休息下。
有的人在商場買東西的時候,最怕導(dǎo)購過于熱情,熱情到他想離開這個店。可一旦跟導(dǎo)購聊上了,最后就會出于對導(dǎo)購的討好,因為怕他失望而買了一些其實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即使沒買,走得也略帶愧疚。
我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熱情恐懼癥。
就是對于別人的熱情、關(guān)心、主動、安慰、重視、表白,會感覺到慌張。
一方面他們很需要這種被關(guān)注到的感覺,這讓他們覺得很被重視,很享受。另外一方面,他們又很害怕自己表現(xiàn)得不夠好,讓對方失望或不開心。
那種感覺就是:別人都主動了、熱情了、關(guān)心你了,你還不表現(xiàn)出點什么來配合下嗎?
我為什么會有“熱情恐懼癥”
熱情恐懼癥的本質(zhì),是一種討好。這樣的人內(nèi)在有一連串假設(shè):
別人對我熱情,我就必須要給予配合和回應(yīng)。
我的回應(yīng),必須要讓對方感覺到舒服。
讓別人舒服,對我來說是很艱難的。
如果沒有給予對方恰當(dāng)?shù)幕貞?yīng),他就會不高興。
如果對方不高興,他就不喜歡我了。
如果他不喜歡我了,我就會被懲罰、嫌棄或被拋棄。
如果我被拋棄,那我就是一個人了。
如果我是一個人,那太難受了,簡直活不下去了。
原來,怕別人熱情,其實是覺得:別人的熱情,會導(dǎo)致我活不下去。
退一步說,對于熱情有回避、緊張的人,其實是因為太怕對方離開自己了,太怕對方不喜歡自己了。
為了避免別人不喜歡自己,我要先拒絕別人的熱情,這樣我就不用思考如何回應(yīng)他了。這樣他就不會失望,不會離開我了。
如果我沒有拒絕得了別人的熱情,那我就得緊張起來對待熱情。
緊張的意思,就是我要好好表現(xiàn),我要做到很好。
當(dāng)一個任務(wù)超出了我們自身的能力,而又不得不做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緊張。
緊張可以讓我們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調(diào)動資源,來面對當(dāng)下的問題。所以對于別人熱情時候的緊張,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當(dāng)我把這個潛意識邏輯反饋給這些同學(xué)的時候,他們都會感覺到詫異:明明是想靠近,行為卻是推開。
是的。
這就是人的潛意識,太怕被嫌棄和拋棄了,所以在沒有做好準(zhǔn)備的時候,先不能擁有關(guān)系。
因為一旦處理不好,就確定失去了。如果先不接受,那起碼還有關(guān)系的可能性。
只是,這些個邏輯哪里有問題呢?
每個都有問題。
別人熱情,一定需要我們回應(yīng)嗎?
你可能會脫口而出,當(dāng)然。你對別人熱情的時候,你難道不希望別人回應(yīng)嗎?
是的,希望。
但是,希望別人回應(yīng),不代表不能接受別人沒回應(yīng)。
導(dǎo)購、司機這些人,他們每天那么健談,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拒絕他們的人、看不起他們的人、對他們冷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你覺得你是最冷漠最壞的那個嗎?如果是,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他們的接受力,遠遠比你想象的大。
那些來安慰你、關(guān)心你、夸獎你的人,當(dāng)你不回應(yīng)的時候,他們在想什么呢?
他們會覺得你怎么這么冷漠嗎?
不,他們更多的會覺得,你需要一點時間,處理自己的悲傷或羞澀,而不太會解讀為是你的排斥。
而且,每個人在主動向你熱情的時候,都已經(jīng)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zhǔn)備的。
其實是你自己有主動困難,難以主動關(guān)心別人,難以主動對別人熱情。你太怕自己熱情的時候得不到別人的回應(yīng),所以你才把別人想得跟你一樣脆弱了。
你的回應(yīng),一定要讓別人舒服嗎?
同上。不要把別人想的那么脆弱。
沒有讓別人舒服,不等于讓別人不舒服。
實際上更多時候,你的回應(yīng)對別人來說算不上舒服,也算不上不舒服,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引不起多大反應(yīng)的回應(yīng)。
而你會覺得:沒有讓別人舒服,就是讓別人不舒服了。這是非黑即白的邏輯。
這很可能因為你早年,就有這樣一個特別需要你回應(yīng),且特別需要你讓他舒服的人。
我們工作坊里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的爸爸媽媽,對孩子沒有基本的寬容和接納能力。他們做了讓爸媽不舒服的事,爸媽就會秒變不開心。要么就找理由打罵,要么就直接不理了。
于是他們對別人不開心,就會有恐懼。
于是出于對愛的渴望,對關(guān)系的需求,他們就不得不想辦法,讓父母開心點。
比如說讓自己變得很乖,很努力,很聽話,很守規(guī)矩。他們使勁壓抑真實的自己,就為換來父母一點開心的可能性。
讓別人舒服,很艱難嗎?
在你的假設(shè)里,取悅別人永遠是困難的。
你需要做到很精準(zhǔn)、很細致、很到位、很多,才能讓別人舒服。
可是你不知道該怎么做到,你就很緊張。
別人對你熱情,你就要表現(xiàn)出讓他知道你收到了他的熱情的樣子,并且?guī)в幸稽c反饋和感激,好讓別人有點成就感。
實際上,這個假設(shè)是把別人假設(shè)為了苛刻、難以滿足、挑剔、嚴(yán)格的人了。
這很可能跟你早年是一樣的,你的爸爸媽媽非常難以取悅。
你可以回憶一下,在你的記憶里:你的爸爸媽媽開心的時候多嗎?他們因為你做了什么,而感覺到滿意的時候多嗎?
你會發(fā)現(xiàn)讓他們滿意是困難的,所以你一直在不停地努力。
可現(xiàn)實已經(jīng)不是這樣了。
別人不需要你多么高級的回應(yīng)才會舒服。他們能夠幫助到你,你愿意安靜的接受他們的熱情,他們就完成了自己的付出感,就已經(jīng)很舒服了。
因為,你很重要,你值得。
退一萬步講,
別人不開心了,別人就不理你了嗎?
你的爸爸媽媽真的是這樣的。
他們不開心的時候,的確是不愿意理你的。而且會嚇唬你:如果你再……,我就……。即使理你,也是負面的,不愿意看見真實的你。
真實的他人,可能并不是這樣。
別人不開心,最多這一分鐘不想理你了。但這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體驗到了尷尬,被拒絕,受傷。他需要一點點時間自我恢復(fù)下。但下一分鐘還是會理你的。
可是在你的假設(shè)里,他是會記仇的。這一分鐘他不開心了,以后再也不想理你了。
這個投射就是:你是記仇的。
別人讓你不開心的時候,你會記得。并且下次絕不再主動搭理他。直到他先主動來和好,你才考慮要不要繼續(xù)跟他保持關(guān)系。
不開心在你這里,是很難過去的。
所以你認為別人也是如此。
熱情恐懼的背后是對別人的情感需求
這樣的邏輯,使用了糟糕至極的套路,其實就是自己嚇唬自己。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篇幅太長了。
換個角度來說,就是:
對別人的熱情感覺到恐慌,
其實是因為對別人情感的需求,太大了。
自己并不確定別人會一直給予這樣的熱情,
所以自己必須要做點事情來不讓別人失望,
以維持這種熱情。
比如說買了導(dǎo)購?fù)扑]的東西,讓他開心。
比如接出租車司機的話聊天,讓他開心。
比如變得不難過來安慰安慰你的人,讓他開心。
比如同時夸獎在夸獎你的人,讓他開心。
你想讓別人知道,你也在努力地回應(yīng)著他的熱情。這樣你就能維系關(guān)系了。
可是對于做這些熱情的事,并不是你擅長的。
你覺得壓力很大,就想逃了。
其實是你的情感需求,把自己嚇著了。你太需要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會太想討好他。
而你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情感需求,是因為你內(nèi)在太孤獨了。太害怕一個人了。
所以你要抓住一切可能逃避一個人的情境,抓住一切想要靠近你的人。
可,這,實在太難了。
矯正我的“熱情恐懼”
因此怎樣矯正一個人對于熱情的恐懼。辦法就是:
1.? 你是值得的,你比你想的更重要。
別人愿意過來安慰你,擁抱你,對你熱情,跟你說話,不必要你熱情的回應(yīng),甚至不需要你的回應(yīng)。
因為你值得他這么做。
2.? 當(dāng)然你也沒那么值得。
別人這么做,有一部分是他的習(xí)慣,他對每個人都這樣。不必太在意,這并不代表他多愛你,多在乎你。
因為他真的沒這么在乎你,所以他也無所謂你的回應(yīng),以及怎么回應(yīng)。
3.? 面對孤獨。
無論你怎么表現(xiàn),其實這個人都會消失在你的生活里。你們只是萍水相逢,熱情一番。
可能是出于禮儀,
可能是出于銷售,
可能是出于無聊,
可能是出于別的目的。
因為這些目的,他在乎了你一次,熱情了你一次。無論你怎么表現(xiàn),這些都是會過去的。
即使你讓他很滿意,即使你買了他整個店的東西,你也還是個客戶之一。
頂多算大客戶,你依然是孤獨的。
4.? 回到原生家庭的記憶里去療傷。
在你的童幼年,你怎么孤獨了,你怎么害怕了,你怎么渴望了。
當(dāng)你能夠漸漸分清楚,現(xiàn)實非童年。
你就能學(xué)會不再用對待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去對待當(dāng)下的人了。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