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針、不吃藥、不花錢的控糖良方,你竟然還不知道?!
12月9日
要真正從運動中獲得控制血糖的好處,讓你的肌肉處于不斷增加葡萄糖攝取的狀態,那么每次鍛煉間隔不要超過48小時。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以促進健康,這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堅持的。即便運動是糖友最佳的,沒有之一(不花錢、無副作用)的良藥,也不是每個糖友都能堅持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的。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能堅持150分鐘運動呢?因為150分鐘的有氧運動聽起來比做起來要難。
一、明確運動強度
運動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提高肌肉耐力,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研究表明,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和過早死亡的幾率。但是到底多大強度算是中等強度呢?
評判運動強度的指標有很多,最大耗氧量、最大運動心率、自我感受強度分級,最大耗氧量和最大運動心率都需要儀器測量,在日常生活中不夠簡便,所以推薦糖友使用自我感受來衡量運動強度,中等運動強度應該是身體微微出汗,不至于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可完整講話,不至于氣喘吁吁不能正常說話;運動結束,機體疲勞可在次日恢復。
二、目標具象化
不要把每周鍛煉看成一個大目標,把它看成一系列小目標。
根據你的時間和喜好,可以每周鍛煉三次,每次50分鐘或者每次30分鐘,每周五次,再或者,每次25分鐘,每次6次。
要真正從運動中獲得控制血糖的好處,讓你的肌肉處于不斷增加葡萄糖攝取的狀態,那么每次鍛煉間隔不要超過48小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鍛煉的效果,你應該每周鍛煉5到6天。
三、片段化運動也是有益的
生活的忙碌,讓我們很難有整段的時間來運動,以至于我們很容易在“只有20分鐘了,來不及了,今天就不運動了吧”諸如此類的借口中,放棄了運動。實際上,我們并不是一定要有一個整段的時間才可以開始運動。想想你一天中可以鍛煉10分鐘的三個地方。可以是上班前跳10分鐘的跳繩,午餐時步行10分鐘,晚飯后騎自行車鍛煉10分鐘。有研究發現,每天三次、每次10分鐘的鍛煉對心血管的好處與一次30分鐘的鍛煉是一樣的。在“動則有益”的原則下,即便是10分鐘的運動也是可以獲益的。
如果你剛開始健身,可以制定一些過渡目標幫助你逐漸鍛煉到150分鐘。如果你整天坐在辦公桌前,沒有固定的鍛煉計劃,你的第一個目標可能是每小時從辦公桌上站起來兩次,然后在辦公室里走一走。然后,每周增加10分鐘的鍛煉,直到達到150分鐘的目標。
150分鐘運動可以讓你:
改善血糖、血壓,調節壓力;
減少體脂;
降低心臟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