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癥狀:畏光、流淚、異物感、視力下降、復視
甲狀腺相關眼病是一組復雜的眼眶病,其典型的臨床癥狀為:畏光,流淚,異物感,視力下降和復視等,體征包括:眼瞼退縮,上瞼遲落,結膜充血,眶周組織水腫,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大,眼瞼閉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及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等,雙眼球突出合并眼瞼退縮,凝視和甲狀腺腫大是典型的內分泌突眼病征,長期以來,眾多學者對眼部體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描述,甲狀腺相關眼病的體征又因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的病程是急性或慢性期,受累的嚴重程度,病變處于活躍或穩定狀態,眼組織受累的部位不一樣等各種因素而異,故每個患者所出現的體征不完全相同,一些眼征對甲狀腺相關眼病來說是相對獨特的,如眼球突出加上瞼遲落或凝視,眼球突出加限制性眼外肌病,而肥大眼外肌在眶尖處壓迫視神經,內,外直肌止端處血管擴張,結膜,眶周水腫和暴露性角膜炎在甲狀腺相關眼病中十分普遍,但在其他眼病中也可見到,任何甲狀腺病(甲亢,甲低,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癌)引起眼病的眼征是完全相似的,所以從眼征不能判定出甲狀腺病。
1.眼瞼退縮,下落遲緩(eyelid retraction and lag) 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眼瞼征即上瞼退縮,下落遲緩具有診斷價值(診斷眼征),正常人瞼裂寬度與種族,遺傳等因素有關,正常成人上瞼緣中份位于上方角膜緣與上方瞳孔緣之間,或上瞼緣遮蓋上方角鞏緣下2mm,下瞼緣中份則平下方角鞏膜緣,若上,下瞼緣離開以上正常位置,通常為眼瞼退縮或上瞼下垂,在甲狀腺相關眼病中通常為眼瞼退縮,即上瞼緣升高,甚至達上方角鞏緣以上,下瞼緣在下方角鞏緣以下,使角鞏緣上方或下方鞏膜暴露(露白),在眼瞼退縮中,上瞼退縮多見(圖1),當眼球向下看時,正常人上瞼隨之下移,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向下看時,退縮的上瞼不能隨眼球下轉而下移或下落緩慢,稱其為上瞼遲落,由müller肌和提上瞼肌受累,使退縮,下落功能差,加上眼瞼腫脹影響眼輪匝肌關閉眼瞼的作用,故病人瞬目反射減少,呈凝視狀態,這也是一種較為特別的體征,在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中經常見到,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35%~60%出現眼瞼退縮,導致上瞼退縮的原因:
①müller肌作用過度(交感性作用過度);
②提上瞼肌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
③下瞼縮肌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small研究正常人和10例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提上瞼肌,活檢發現患者肌纖維都明顯擴大,部分患者的肌腱稍增厚,且各肌纖維和肌束之間隙加寬,肌纖維之間輕度纖維化,肌間隙有黏多糖類物質沉積,輕度局灶性炎癥和脂肪浸潤,以上為上瞼退縮,遲落及腫脹的病理學基礎。
2.軟組織受累(soft-tissue involvement) 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眼部因炎性細胞浸潤,血管充血擴張,通透性增加,組織間液體增多,但主要是組織間隙黏多糖類物質沉積明顯增加,組織中吸收了大量水分,此兩種因素加在一起使眼瞼,結膜充血變紅,眼瞼,結膜,淚腺,眼眶軟組織腫脹,急性期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或浸潤性突眼眼部軟組織受累最為明顯。
(1)眼瞼充血腫脹:眼瞼充血腫脹表現眼瞼色紅,豐滿增厚,瞼上溝消失,上瞼充血腫脹多見,它又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重度眼瞼充血腫脹導致眼瞼動度差,眼瞼不能閉合,這是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的主要原因(圖2).
(2)球結膜充血水腫:局部球結膜充血大多是在內,外直肌附著處的血管擴張(圖3a),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通常球結膜充血水腫發生于顳側或下方,也可以發生于鼻側,上方相對少見,球結膜因嚴重充血而變紅,腫脹而高起,并突出于瞼裂外是引起暴露性膜炎的又一原因(圖3b).
(3)淚器受累:淚阜可因充血,水腫而隆起,淚腺可因充血,水腫而腫大,臨床可提起上瞼外側,可見顳上穹隆部腫大以及突出的淚腺,有些病例在顳上方可捫及腫大的淚腺,更多的是眼眶CT掃描顯示淚腺腫大(圖4),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淚腺受累,原因仍不明,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輕度單核細胞浸潤和間質水腫,無廣泛纖維化,khalid等用高性能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測定50例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的淚液,并與健康人相對照,結果發現約1/6患者(8/50例)淚液中iga水平升高,對照組未發現任何異常,10例球蛋白增加,提示淚腺蛋白成分有改變。
(4)眼眶軟組織腫脹:眶內容物主要由眶脂肪和眼外肌組成,在急性期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中眶脂肪間隙因水腫和充血而變寬,眼外肌因水腫和充血而肥大,急性期一般都有炎性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浸潤,血管擴張,加重眼眶組織腫脹,眶內容物大量增加,眶壓增高,眼靜脈回流受阻,更多的液體聚集在軟組織內,更加重眼眶軟組織腫脹,致使眼球前突,活動受限,高分辨CT檢查時見眶脂肪密度加大,眼上靜脈增粗。眼部軟組織受累患者常出現相關癥狀,如眼部不適,眼干,眼脹痛,異物感,畏光,流淚,復視,視力下降等(圖5).
3.眼球突出(exophthalmos) 甲狀腺相關眼病除具有診斷意義的特殊眼瞼征外,眼球突出也是常見的體征,單純的眼球突出不具備診斷意義,但單純的眼球突出在甲狀腺相關眼病很少見,通常都伴有一些特殊的眼部改變,若只有單純的眼球突出,應考慮其他眼眶病,特別眼眶腫瘤,眼球突出的原因是眼外肌肥大,眶脂肪增多,增加的眶內容物在骨性眼眶內向前移,推擠眼球向前突出,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眼球突出為最常見的體征,突出度可分輕度,中度和重度,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雙眼球突度相對比較對稱,58%的病例雙眼突度差少于5mm,89%的病例雙眼突度差少于7mm,總之,雙眼突度差不超過10.9mm,若不超此值,一眼明顯突出說明該眶內可能有腫瘤,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眼球突度比正常人一般增多3mm.
4.眼球不全脫位(globe subluxation) 眼球不全脫位可發生在進行性甲狀腺相關眼眶病中,但比較少見,是由于眼眶內脂肪容積迅速增加,致眼球向前移位,眼球的赤道部達眶緣部,眼瞼可往后退縮(圖6),所有眼球不全脫位的患者,CT掃描均顯示眶內脂肪含量增加,而眼外肌無明顯擴大,無復視史。 nunery報道甲狀腺相關眼病臨床有2種亞型:Ⅰ型是眼球運動正常或只在極度轉向后輕微受限,有程度不同的對稱性突眼,無眼眶炎癥,好發于年輕婦女,平均36歲,女性居多,女∶男為8∶1,眼眶CT掃描顯示眶內脂肪含量(容積)增多,伴或不伴眼外肌擴大,Ⅱ型是限制性肌病變,眼球原位20°內復視,眼突度不對稱,平均年齡較大,為52歲,女∶男為2∶l,CT掃描顯示眼外肌不對稱擴大,眼球不全脫位患者多屬i型。
5.眼外肌受累(extraocular muscle involvement) 甲狀腺相關眼病常有限制性眼外肌病變,又稱甲狀腺眼外肌病,表現為眼外肌的肌腹擴大,肌附著處正常,輕度受累者臨床不易確定,超聲,ct或MRI檢查可顯示,嚴重甲狀腺眼外肌病除眼球前突,移位影響患者容貌外,影響更大的是復視,造成頭疼,眼脹,生活,學習和工作極端困難(圖7),影響較次的是雙眼集合功能下降,看近或閱讀不能持久,久后患者感眼脹痛,頭昏,類似青光眼的臨床表現。眼外肌病變通常為雙側,多肌肉,垂直肌受累比水平肌多見,下直肌受累最常見,占60%,依次為內直肌50%,上直肌40%和外直肌29%,CT掃描(水平及冠狀位)顯示,肌腹呈紡錘狀擴大,邊界清楚,肌腱不長大(圖8a),甲狀腺相關眼病臨床可根據患者復視,眼球運動受限,或眼球移位考慮眼外肌受累,一般占60%,但眼眶CT掃描證明眼外肌肥大者占93%,甲狀腺相關眼病眼眶CT掃描時不能只做水平掃描,否則容易將單眼的下直肌肥大誤認為眶內腫瘤,作冠狀掃描后方可得出正確診斷(圖9).
6.角膜受累(corneal involvement) 角膜受累是甲狀腺相關眼病常見的并發癥,有以下幾種類型,其嚴重程度不同,最嚴重的是角膜潰瘍伴繼發感染。
(1)淺層點狀角膜炎(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itis,spk):角膜上皮散在或彌漫性點狀脫落,位于角膜中央或其他部分,用熒光素或玫瑰紅染色呈點狀綠色或紅色,發生率占甲狀腺相關眼病的8.3%.
(2)上角膜緣角膜結膜炎(superior limbic keratoconjuntivitis,slk):多發生于青年女性,可單側或雙側患病,slk者占甲狀腺相關眼病的0.9%,有些患者兩者可同時出現,也有患甲亢多年后才出現slk,臨床表現可有畏光,異物感,反復發作,上瞼結膜彌漫充血,上部球結膜充血,范圍在10~2點鐘,可輕度至重度,上角膜緣灰白色浸潤,增厚與相連角膜常形成“溝狀”,上部角膜可有點狀上皮脫落,熒光素染色呈綠色,另外可伴絲狀角膜炎,不翻轉上瞼常誤認為慢性結膜炎,淺層鞏膜炎。
(3)暴露性角膜炎或角膜潰瘍(exposure keratitis or ulceration):其臨床表現為角膜暴露干燥,上皮脫落,嚴重者繼發感染,角膜灰白,炎性浸潤,壞死形成潰瘍,可伴前房積膿或化膿性眼內炎(圖10),這是甲狀腺相關眼病最嚴重的角膜并發癥,若患眼失明,疼痛難忍,最終需摘除眼球,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的原因有:
①眼球嚴重突出,眼瞼閉合不全;
②眼瞼腫脹,眼輪匝肌功能低下,閉合困難;
③球結膜重度充血水腫,突出于瞼裂外,眼瞼閉合受阻;
④眼外肌受累,功能障礙,保護角膜的bell現象消失。
7.視神經病變(optic neuropathy) 視神經病變主要是肥大的眼外肌在眶尖處壓迫視神經,使其血液供應發生障礙,神經纖維腫脹,變性或退變,晚期視神經萎縮,其他引起視神經病變的原因有甲狀腺相關眼病急性期眶內容物急劇增加,眶壓升高,直接壓迫視神經;急性期眶組織發炎,毒素傷害視神經,甲狀腺相關眼病伴視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為8.6%,視神經病變者CT掃描顯示眼外肌腹顯著擴大,眶尖擁擠中度至重度占79.2%,在眶尖或近眶尖部視神經變扁平或由擴大的眼外肌壓迫而變小的占56.9%,上眼靜脈擴張33.3%,眼球突出95%,淚腺移位向前至額部顴突64%,少數病例篩骨紙板內凸。壓迫性視神經病變是一潛在的嚴重并發癥,患者年齡偏大,眼球突出為輕到中度,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隱匿發生,初期時,眼底鏡檢查視盤無改變,隨著病情發展,視盤出現水腫或萎縮,視網膜可能有皺褶,患者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下降不能用鏡片矯正,最后視力喪失。
8.眼壓升高(increasing intraocular tension) wessely首先報道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伴眼壓升高,但一般并不都把眼壓測量作為本病的常規檢查,甲狀腺相關眼病伴眼壓升高或繼發青光眼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眼眶充血,眼上靜脈擴張(回流受阻)致鞏膜表面靜脈壓升高;
②眼球向限制性眼外肌作用相反的方向轉動時,肥大的眼外肌壓迫眼球;
③小梁網有黏多糖沉著,甲狀腺毒性作用和(或)遺傳相關的易感性(青光眼家族史者).
對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測量眼壓,可在眼球原位時測量,peele cockerham等發現眼壓升高者占24%,但spicerer研究當眼球上轉15°~20°時測量眼壓,眼壓升高更為顯著,并提出一般患者至少每6個月測量1次,對活躍期患者應間隔時間短一些,眼壓升高是2次測量結果都高于22mmHg,診斷甲狀腺相關眼病伴青光眼是根據眼壓升高,杯(盤)進行性增大及特征性視野改變,注意了解甲狀腺相關眼病前有無眼壓升高及青光眼治療史,還應與接受較長時間激素治療導致的激素性青光眼區別,karadimas等研究100例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未發現眼壓升高。
根據甲狀腺病的眼部體征表現,werner于1969年在美國甲狀腺協定提出甲狀腺相關眼病眼部改變的分級,1977年進行了修改,van dyke 于1981年為方便記憶,將第1個英文字母縮寫成nospecs(表1),0和1級眼部臨床表現較輕,為非浸潤性(no,non-infiltration),2至6級伴有更嚴重的眼部侵犯,為浸潤性(specs,infiltration). werner將每一級再分為無(o),輕度(a),中度(b)和重度(c),一些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的病程經過全部分級,有的患者的病程不一定經過每一分級,van dyke等提出以軟組織為重點的relief分級,r代表眼球向后壓的阻力,e代表淚阜,結膜水腫,l代表淚腺長大,i代表結膜充血,e代表眼瞼水腫,f代表眼瞼飽滿,每一級又分為缺乏,輕度,中度和重度,此分級法也不全面,有作者將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眼部改變分為非浸潤性病變和浸潤性病變,非浸潤性病變,眼部主要表現非炎性病變,如眼瞼退縮,鞏膜露白,下落遲緩,凝視,若有眼球突出,但無限制性眼外肌病變和視神經損害,浸潤性病變,眼部主要表現炎性浸潤,如眼部軟組織受累,眼外肌和視神經受損,該分類法有利于臨床醫生選擇治療方案,還有其他一些分級法,但很少被眼科臨床采用。
werner分級法應用最廣泛,donaldson等將分級法中的o,a,b,c再數量化,具體化,將其中缺乏,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別用0,1,2,3數量表示,最高分值為15分,這一分級評分系統被一些臨床醫生用來監測評估臨床治療效果。
大多數tao患者診斷并不困難,因患者具有典型的眼部體征和一些客觀證據,其共同特征有:
1.眼瞼腫脹,上瞼退縮,下落遲緩,瞬目反射減少,單眼或雙眼進行性前突。
2.眼外肌受累,活動受限,出現復視或斜視。
3.超聲波,ct,掃描和MRI檢查,發現眼外肌肥大。
實驗室檢查結果因tao的類型不同而異,tao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核素測定甲狀腺吸碘率升高;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四碘甲狀腺素(t4)升高,促甲狀腺激素(tsh)下降,而tao甲狀腺功能正常者,t3,t4,游離t3和t4處于正常水平,少部分tao診斷困難,很多眼眶病都可以引起眼球前突,很多其他病變也可引起眼瞼退縮,將tao誤認為眼眶腫瘤而行眶外壁切開,術中未發現眶內腫瘤的病例時有發生,為了避免類似誤診再度發生,對于易引起誤診的病例應進行實驗室檢查,超聲波,CT掃描,磁共振,眼球牽拉試驗和眼壓檢查等,以建立正確的診斷,避免不必要的眼眶手術和活體組織檢查。
4.診斷標準
(1)frueh診斷標準:
①患者有甲狀腺病史,眼球突出,其突度等于或大于20mm,眼瞼退縮,瞼裂增大11mm以上,眼外肌受累,至少有1條眼外肌為限制性病變,CT檢查揭示單眼或雙眼眼外肌肥大。
②眼球突出,眼瞼退縮,眼外肌受累3個體征均出現,至少有2個體征是雙眼性的。
③眼球突出,眼瞼退縮,CT檢查發現眼外肌肥大,3個體征中至少在一眼有2個以上的體征出現,只要符合以上3個診斷標準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診斷為甲狀腺相關眼病。
(2)gorman診斷標準:眼瞼退縮是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特殊眼征,通常與:
①眼球突出;
②眼外肌受累;
③視神經病變;
④甲狀腺功能異常相關聯。
①若眼瞼退縮與該4個特征都存在,甲狀腺相關眼病便診斷無疑。
②眼瞼退縮與該4個特征之一存在,甲狀腺相關眼病診斷可能性大,因孤立的眼瞼,眼外肌和視神經受累極少見。
以上2個診斷標準對大多數甲狀腺相關眼病都適合,但極少數病例有例外,如患者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并有視神經病變,CT檢查發現眼外肌肥大,但無眼瞼退縮,眼球突出,該病例很難用上述2個診斷標準得出正確診斷。
(3)bartly診斷標準:
①眼瞼退縮:只要合并以下體征或檢查證據之一即可做出診斷:a.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血清中tt3,tt4,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b.眼球突出,其突度等于或大于20mm;c.視神經功能障礙,包括視力下降,瞳孔反射,色覺,視野異常,無法用其他病變解釋;d.眼外肌受累,眼球活動受限,ct發現眼外肌肥大。
②缺乏眼瞼退縮:在缺乏眼瞼退縮的情況下要診斷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須具備甲狀腺功能異常,還應有以下體征之一,眼球突出,眼外肌受累或視神經功能障礙,并排除其他眼病引起的類似的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