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天天爽视频,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春雨醫生

登錄 注冊

癲癇

癲癇(epilepsy)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由于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表現為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引起癲癇的病因多種多樣。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可以痊愈,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內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年發病率為28.8/ 10 萬,1年內有發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為4.6‰.據此估計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500~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同時每年新增加癲癇患者約40萬,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

癲癇發作分類目前普遍應用的是國際抗癲癇聯盟在1981年提出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癲癇發作分為部分性/局灶性發作、全面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2010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了最新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新方案對癲癇發作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補充。新方案雖然總結了近年癲癇學研究的進展,更為全面和整。
部分性/局灶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癥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大腦半球某部分神經元首先被激活”的發作。包括單純部分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癥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雙側大腦半球同時受累”的發作。包括失神、肌陣攣、強直、陣攣、強直-陣攣、失張力發作

不能分類的發作:由于資料不充足或不完整而不能分類,或在目前分類標準中無法歸類的發作(如痙攣性發作)。

近年新確認的發作類型:包括肌陣攣失神、負性肌陣攣、眼瞼肌陣攣、癡笑發作等。

癲癇綜合征的分類

根據引起癲癇的病因不同,可以分為特發性癲癇綜合征癥狀性癲癇綜合征以及可能的癥狀性癲癇綜合征。200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的新方案還對一些關鍵術語進行了定義或規范,包括反射性癲癇綜合征、良性癲癇綜合征癲癇性腦病

特發性癲癇綜合征:除了癲癇,沒有大腦結構性損傷和其他神經系統癥狀與體征的綜合征。多在青春期前起病,預后良好。

癥狀性癲癇綜合征: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者異常,包括腦結構異常或者影響腦功能的各種因素。隨著醫學的進步和檢查手段的不斷發展和豐富,能夠尋找到病因的癲癇病例越來越多。

可能的癥狀性癲癇綜合征隱源性癲癇:認為是癥狀性癲癇綜合征,但目前病因未明。

反射性癲癇綜合征:指幾乎所有的發作均由特定的感覺或者復雜認知活動誘發的癲癇,如閱讀性癲癇驚嚇性癲癇、視覺反射性癲癇熱浴性癲癇紙牌性癲癇等。去除誘發因素,發作也消失。

良性癲癇綜合征:指易于治療或不需要治療也能完全緩解,不留后遺癥的癲癇綜合征

癲癇性腦病:指癲癇性異常本身造成的進行性腦功能障礙。其原因主要或者全部是由于癲癇發作或者發作間歇期頻繁的癲癇放電引起。大多為新生兒、嬰幼兒以及兒童期發病。腦電圖明顯異常,藥物治療效果差。包括west綜合癥、lgs、lks以及大田原綜合癥、dravet綜合征等。

無特發人群

無傳染性

癲癇發作是癲癇的主要癥狀。如果是首次癲癇發作或比較嚴重,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癲癇有哪些癥狀?癲癇的主要癥狀是無預兆的反復癲癇發作
若不治療,癲癇會持續存在并隨著時間而惡化,且發作更加頻繁。
癲癇發作有以下類型:

感覺異常。例如,患者會感覺到特殊氣味或聲音。
肌肉失去控制。
摔倒,身體發生抽搐或痙攣。
兩眼發直,凝視前方。
昏厥(失去意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發作都是癲癇引起的。
癲癇發作有時是因為受傷、疾病或其他問題導致,當這些問題改善或消失后,發作就會解除。癲癇會如何進展?雖然癲癇是涉及神經系統的疾病,但專家們往往無法確切的解釋癲癇為什么會發生、如何發生,以及癲癇大腦發生異常放電活動的原因。
癲癇并不總是遵循可預見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變得更糟。
某些類型的兒童癲癇發作可能會在青少年時期結束后消失,而其他類型的癲癇則可能會持續存在。
另外,頭部受傷后開始的癲癇可能會在幾年后消失,也可能會持續存在。

1.實驗室
血、尿、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脊液檢查
如病毒性腦炎時,白細胞計數增多、蛋白增高,細菌性感染時,還有糖及氯化物降低。腦寄生蟲病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中樞神經系統梅毒時,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陽性。顱內腫瘤可以有顱內壓增高、蛋白增高。
3.血清或腦脊液氨基酸分析
可以發現可能的氨基酸代謝異常。
4.神經電生理檢查
傳統的腦電圖記錄。如硬膜下電極包括線電極和柵電極放置在可能是癲癇區域的腦部。
5.神經影像學檢查
ct和MRI大大提高了癲癇病灶結構異常的診斷。目前已在臨床應用腦功能檢查包括陽離子衍射斷層攝影(pet)、單光子衍射斷層攝影(spect)和MRI光譜分析儀(mrs)。pet可以測量腦的糖和氧的代謝腦血流和神經遞質功能變化。spect亦可以測量腦血流、代謝和神經遞質功能變化,但是在定量方面沒有pet準確。mrs可以測量某些化學物質,如乙酰天冬氨酸含膽堿物質、肌酸和乳酸在癲癇區域的變化。
6.神經生化的檢查
目前已經應用的離子特異電極和微透析探針,可以放置在腦內癲癇區域,測量癲癇發作間、發作時和發作后的某些生化改變。
7.神經病理檢查
是手術切除癲癇病灶的病理檢查,可以確定癲癇病因是由腦瘤瘢痕、血管畸形、硬化炎癥、發育異常或其他異常引起。
8.神經心理檢查
此項檢查可以評估認知功能的障礙,可以判斷癲癇病灶或區域在大腦的哪一側。

診斷
在癲癇診斷確定之后,應設法查明病因。在病史中應詢問有無家族史、出生及生長發育情況、有無腦炎、腦膜炎、腦外傷等病史。查體中有無神經系統體征、全身性疾病等。然后選擇有關檢查,如頭顱磁共振(MRI)、ct、血糖、血鈣、腦脊液檢查等,以進一步查明病因。
鑒別診斷
應與暈厥、假性癲癇發作、發作性睡病、低血糖癥做鑒別。根據腦電圖、病史、癥狀及體征不難鑒別。
(1)發作性睡病:
是一種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礙,是在不該睡眠的時間和場所發生不可克制的睡眠。其睡眠與正常睡眠相同,能被喚醒,多數病人可伴有一種或數種其他癥狀,包括猝倒癥、睡癱癥和入睡性幻覺,也稱為發作性睡眠四聯征。起病年齡以10-20歲居多,兩性發病率相同,個別病例有陽性家族史。
主要癥狀是不能抗拒的睡眠,在各種靜坐環境下,或飯后及下午尤為明顯,大多數病人在發作前先感到睡意加重,或曾努力抗拒,僅有少數病人由相對的清醒狀態突然進入睡眠,每次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小時,大約在10分鐘左右,睡眠程度大都不深,容易喚醒,醒后一般感到意識清晰,一日可能發作多次。
本癥臨床上主要應與癲癇小發作鑒別。癲癇小發作起病年齡較發作性睡病早,兒童多見,其發作是突然意識喪失而非睡眠,有的伴有失張力,但持續時間短,一般僅數秒鐘,腦電圖3c/s棘-慢綜合波是癲癇小發作的特征改變。
(2)暈厥(附暈厥與大發作、小發作鑒別):
這是因多種原因引起的一時性廣泛性大腦供血不足,而導致大腦皮質高度抑制而突然發生短暫的意識喪失的一組癥狀群。臨床根據發病原理及產生暈厥的原因分如下幾類:
①反射性暈厥:包括血管減壓性暈厥、直立性低血壓、頸動脈竇綜合征、吞咽性暈厥、排尿性暈厥、咳嗽性暈厥、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②心源性暈厥:包括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主動脈狹窄、先天性心臟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塞等。
③腦源性暈厥:包括腦部血循環障礙、局部供血不足、神經組織本身病變、顱腦損傷等。
綜上所述,暈厥與癲癇大發作的區別在于:
①暈厥發作常無先兆,而癲癇大發作多有先兆。
②暈厥引起的陣攣是呈角弓反張型的全身痙攣,且多發生于意識喪失10秒以上時,而癲癇引起的驚厥呈陣攣性,持續時間較長,發生于意識喪失之前。
③暈厥發作時少見咬破舌頭或二便失禁,而癲癇大發作時較多見。
④暈厥恢復較快,無明顯后遺癥,而癲癇大發作后恢復較慢,常遺留有嗜睡、頭痛及精神錯亂等。
暈厥與癲癇小發作的鑒別:
①暈厥發作多伴有跌倒,而癲癇小發作則無。
②暈厥發作時血壓下降,面色蒼白且持續至暈厥后期,而癲癇小發作則無明顯血壓及面色改變。
③暈厥的發作及終止均較癲癇小發作為慢;
④暈厥發作后全身無力,癲癇小發作后仍能繼續活動。
(3)偏頭痛:
典型的偏頭痛在偏頭痛當中約占10%。一般在青春期發病,多有家族史,強烈的情緒刺激、酒食、月經來潮,以及某些作用于血管的約物等為本病的常見誘發因素。頭痛發作前有先兆癥狀,如閃光幻覺、閃爍的暗點、金星等,并在頭痛發作前達到高峰,然后消失。
普通型偏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頭痛類型,無明確的先兆癥狀。有的在頭痛數小時前甚至幾日前,有精神障礙、胃腸道癥狀,頭痛的部位及性狀同典型偏頭痛,但持續的時間較典型偏頭痛長,可以持續好幾天,頭痛可以是雙側性,也可有家族史。
特殊型偏頭痛臨床上比較少見。其中眼肌麻痹型和偏癱型偏頭痛多為青年人,發作開始或發作后在頭痛側出現眼肌麻痹或頭痛對側出現輕偏癱或偏身麻木,失語,可短暫消失或持續較長時間,陽性家族史較多。基底動脈型偏頭痛以女性多見,發作與月經有關,多有陽性家族史,典型表現為在發作前有視覺障礙及腦干功能紊亂的前驅癥狀,持續數分鐘后出現暈厥。意識恢復后于一側頭部或枕部出現搏動性疼痛,伴惡心嘔吐,常持續數小時。
綜合上述,各型偏頭痛多為單側或雙側搏動性頭痛,可伴有視覺或消化道癥狀,其發作過程遠比癲癇發作緩慢,持續時間也較長,常達半小時至數十小時,發作時腦電圖多為慢波活動,且多數病人有陽性家族史,急性期用撲熱息痛、麥角胺可予緩解,平時用心得安、賽庚啶或西比靈可以預防發作,這些均有助于和癲癇發作鑒別。

目前癲癇的西醫療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神經調控治療等。

一、藥物治療

目前國內外對于癲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過2~5年的治療是可以痊愈的,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合理、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是關鍵。

1、抗癲癇藥物使用指征:癲癇的診斷一旦確立,應及時應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發作。但是對首次發作、發作有誘發因素或發作稀少者,可酌情考慮。

2、選擇抗癲癇藥物時總的原則:對癲癇發作及癲癇綜合征進行正確分類是合理選藥的基礎。此外還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兒童、成人、老年人)、性別、伴隨疾病以及抗癲癇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可能對患者未來生活質量的影響等因素。如嬰幼兒患者不會吞服藥片,應用糖漿制劑既有利于患兒服用又方便控制劑量。兒童患者選藥時應注意盡量選擇對認知功能、記憶力、注意力無影響的藥物。老年人共患病多,合并用藥多,藥物間相互作用多,而且老年人對抗癲癇藥物更敏感,副作用更突出。因此老年癲癇患者在選用抗癲癇藥物時,必須考慮藥物副作用和藥物間相互作用。對于育齡期女性癲癇患者應注意抗癲癇藥對激素、性欲、女性特征、懷孕、生育以及致畸性等的影響。傳統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雖有一定臨床療效,但是副作用較多如齒齦增生、毛發增多、致畸率高、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不易耐受。抗癲癇新藥(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奧卡西平等)不僅臨床療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小,患者容易耐受。

3、抗癲癇藥物治療應該盡可能采用單藥治療,直到達到有效或最大耐受量。單藥治療失敗后,可聯合用藥。盡量將作用機制不同、很少或沒有藥物間相互作用的藥物配伍使用。合理配伍用藥應當以臨床效果最好、患者經濟負擔最輕為最終目標。

4、在抗癲癇藥物治療過程中,并不推薦常規監測抗癲癇藥物的血藥濃度。只有當懷疑患者未按醫囑服藥或出現藥物毒性反應、合并使用影響藥物代謝的其他藥物以及存在特殊的臨床情況(如癲癇持續狀體、肝腎疾病、妊娠)等情況時,考慮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5、抗癲癇治療需持續用藥,不應輕易停藥。目前認為,至少持續3年以上無癲癇發作時,才可考慮是否可以逐漸停藥。停藥過程中,每次只能減停一種藥物,并且需要1年左右時間逐漸停用。

癲癇的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醫生和患者以及家屬均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愛心,患者應定期復診,醫生應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并輔以科學的生活指導,雙方充分配合,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和家屬在癲癇治療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如有病亂投醫,輕信謠傳,懼怕抗癲癇西藥“對腦子有刺激”,長期服用會“變傻”,不敢服用有效抗癲癇藥物。而盲目投醫,到處尋找“祖傳秘方”、“純中藥”,輕信“包治”、“根治”的各種廣告,不僅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癲癇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還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有效時機,人為使患者變成了難治性癲癇。

二、手術治療

經過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仍有約20%~30%患者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癲癇的外科手術治療為這一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手段,估計約有50%的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可通過手術使發作得到控制或治愈,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難治性癲癇的預后。

1、手術適應癥

(1)藥物難治性癲癇,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者。

(2)對于部分性癲癇,癲癇源區定位明確,病灶單一而局限。

(3)手術治療不會引起重要功能缺失。

近年來癲癇外科實踐表明,一些疾病或綜合癥手術治療效果肯定,可積極爭取手術。如顳葉癲癇伴海馬硬化,若定位準確其有效率可達60%~90%。嬰幼兒或兒童的災難性癲癇如rasmussen綜合征,其嚴重影響了大腦的發育,應積極手術,越早越好。其他如皮質發育畸形、良性低級別腫瘤、海綿狀血管瘤、動靜脈畸形、半身驚厥-偏癱-癲癇綜合征等均是手術治療較好的適應癥。

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是手術取得良好療效的前提。首先,患者必須是真正的藥物難治性癲癇。如果由于診斷錯誤、選藥不當或者服用所謂的“中藥”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而誤認為是難治性癲癇,進而手術,那是完全錯誤的。其次,有些癲癇患者誤以為癲癇是終身疾病,對抗癲癇藥的副作用過度恐懼和夸大,誤認為手術可以根治癲癇,而積極要求手術,對這部分病人,一定要慎重。
第三,應該強調手術不是萬能的,并不是每一位患者手術治療后都能夠達到根除發作的目的。雖然藥物難治性癲癇的大部分通過手術可以使發作得到控制或治愈,尚有一部分難治性癲癇即使手術,效果也不理想,甚至還可能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2、術前定位

精確定位致癇灶和腦功能區是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有關致癇灶和腦功能區的術前定位應采用綜合性診斷程序為宜,最常用和較好的方法是分期綜合評估,即初期(i期)的非侵襲性檢查和Ⅱ期的侵襲性檢查。非侵襲性檢查,包括病史收集及神經系統檢查、視頻頭皮eeg、頭顱MRI、ct、spect、pet、mrs、fMRI、腦磁圖和特定的神經心理學檢查等。如果通過各種非侵襲性檢查仍不能精確定位,尚需侵襲性檢查,包括顱內硬膜下條狀或網狀電極和深部電極監測及誘發電位,wada試驗等,以進一步定位致癇灶和腦功能區。

三、神經調控治療

神經調控治療是一項新的神經電生理技術,在國外神經調控治療癲癇已經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治療方法。目前包括:重復經顱磁刺激術(rtms);中樞神經系統電刺激(腦深部電刺激術、癲癇灶皮層刺激術等);周圍神經刺激術(迷走神經刺激術)。 
1、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

rtms是應用脈沖磁場作用于大腦皮層,從而對大腦的生物電活動、腦血流及代謝進行調諧,從而調節腦功能狀態。低頻磁刺激治療通過降低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降低癲癇發作的頻率,改善腦電圖異常放電,對癲癇所致的腦部損傷有修復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癲癇的目的。

rtms對癲癇等多種慢性腦功能疾病均有較好療效,不存在藥物或手術治療對人體造成的損害,對認知功能無影響,安全高、副作用很小、治療費用低廉、患者容易接受。多療程rtms可以明顯減少癲癇發作頻率和發作嚴重程度。因此rtms有望成為一種潛力巨大的、獨特的治療癲癇的新手段。

rtms優勢:調控作用具有可逆性;患者的需求不同,作用參數可調節;刺激單一作用靶點,也可能影響多個致癇灶;功能區致癇灶也可以進行神經調控治療。

哪些癲癇患者更適合rtms治療:皮層發育不良或致癇灶位于皮層的癲癇患者其療效更好,可顯著減少患者癲癇發作次數(治療期間可減少71%發作),甚至部分患者(66%)可達到完全無發作。

rtms的安全性:大多數患者都能夠很好地耐受,所報道的不良反應通常比較輕微短暫,如頭痛、頭暈、非特異性的不適感等。未發現關于rtms激發癲癇持續狀態或危及生命的癲癇發作的報道。

2、迷走神經刺激(vns):
1997年7月,美國fda批準其用于難治性癲癇的治療。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75個國家的6萬多例患者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迷走神經刺激器被埋藏在胸部皮膚下并通過金屬絲延伸與迷走神經相連。vns植入后,它就會按一定的強度和頻度對迷走神經進行刺激,從而阻止癲癇的發生。對于多種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或者其他形式的手術無效者,均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法。

對癥護理
一、用藥指導
1、首先用單種藥物并從小劑量開始治療,不能控制者再逐漸加量或換藥和聯合用藥。
2、抗癲癇藥物連續服用數年,一般是在最后一次發作控制后2-5年方可遵醫囑逐步停藥。停藥過程中不少于3個月。
3、停藥或換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驟停驟換,以免引起復發。
4、注意用藥副作用:
(1)苯妥英鈉為抗癲癇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的首選藥物,可有早期過敏反應如皮疹伴發熱,如出現應暫時停服,待反應消退后再謹慎試用一次,如發生剝脫性皮炎、淋巴結腫大則需撤換。也可發生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失眠和毛發增長等,一般不影響治療,宜在飯后服藥,以減輕癥狀。
(2)卡馬西平為精神運動性發作病人首選藥。用藥過程中可出現嗜睡、眩暈、復視、白細胞減少,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定期復查血象(每月)和肝腎功能(每季).(3)丙戊酸鈉,多用于其它抗癲癇藥無效的各型癲癇。常見有胃腸道反應,少數出現肝毒性,如發現有乏力、嗜睡、惡心、上腹部不適等反應,要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二、發作期護理
1、注意病人安全,要從有火、水、熱、電、機器等危險地方把病人移開,防止受傷和意外。
2、將病人平臥、頭偏一側,盡量使唾液或嘔吐物流出口外,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解開衣領及褲帶,以利呼吸道通暢。
4、不要用力按壓病人肢體,謹防骨折或脫臼。
5、對精神運動性發作的某些自動癥病人,要防止其自傷、傷人或毀物。
6、癲癇持續狀態時,須保持呼吸道通暢,在給氧、防護的同時,靜脈推注安定10-20mg,5-10分鐘內推完,從速制止發作;因為癲癇持續狀態往往有發熱、嘔吐、白細胞增多和酸中毒,應同時抽血檢查糖、鈣、尿素氮及電解質等,及時糾正血液電解質紊亂,防止腦水腫;昏迷、高熱病人及時吸痰、體表降溫;出現呼吸困難、紫紺時做好氣管切開、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準備。
三、出院后護理
1、堅持服藥2-5年不間斷,為防止遺忘,可于固定地方放置藥物,并于每日固定時間服用。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及進食刺激性強的食物。避免受涼、淋雨及用過冷過熱的水淋浴。
3、外出需有人陪行,如有發作先兆,應盡快找一安全地點平臥,并于上下齒間咬上紗布和手帕。平時隨時攜帶疾病治療卡,以利發作時及時得到搶救和治療。
4、不宜從事高空、水上、爐旁,駕使或高壓電機房等危險性工作,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
5、盡量避免某些特發因素,如閃光、音樂、驚嚇等,減少聲光刺激,如使用窗簾、濾聲器,不去鐳射或卡拉ok廳等嘈雜場所,保持安靜環境。

由于原發性癲癇的病因不是很明確,尚無法預防。但可對繼發性癲癇的已知病因采取預防性措施。

由于頭部受傷是繼發性癲癇的常見原因,因此,要注意頭部安全避免受傷。在騎自行車或摩托車、滑雪、滑冰、騎馬時,記得應拉上安全帶或戴上安全帽。
采取適當的圍產期保健可以減少由于分娩損傷所造成的新發癲癇。
對發熱患兒使用藥物或其它方法降低體溫,可減少發熱性癲癇發作。
消滅環境中的寄生蟲,并且了解如何避免感染,也是減少癲癇的有效途徑。

好評醫生-癲癇
更多
可咨詢
服務人次 6904 好評率(98.6%)

擅長:中風、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急性腦梗死、面癱、面神經炎、周圍神經病、格林巴利綜合征、面肌痙攣、視神經脊髓炎、睡眠障礙、頑固性失眠、腦炎、帕金森、脫髓鞘疾病、脫髓鞘、癡呆、老年癡呆癥、重癥肌無力、肌張力障礙、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緊張性頭痛、原發性頭痛、慢性頭痛、難治性癲癇、偏癱、抑郁癥、脊髓炎

可咨詢
服務人次 7191 好評率(100.0%)

擅長:頭痛、腦血栓形成、神經性頭痛、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狹窄、老年癡呆癥、高血壓性腦出血、睡眠障礙、偏頭痛、帕金森、短暫性腦缺血、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血管性癡呆、癡呆、腦供血不足、頸動脈斑塊、血管性頭痛、脫髓鞘、萎縮側索硬化、運動障礙疾病、周圍神經病、面神經炎、面癱、高血壓、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神經損傷、癲癇、房顫、糖尿病

可咨詢
服務人次 1132 好評率(100.0%)

擅長:急性腦梗死、眩暈癥、失眠、神經衰弱、腦供血不足、癡呆、頭痛、腦出血、帕金森、缺血性腦卒中、中風、腦血管疾病、睡眠障礙、偏頭痛、耳鳴、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顱內動脈瘤、頸動脈狹窄、腦血管病、面癱、三叉神經痛、格林巴利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癲癇發作、多發性硬化、脫髓鞘、面肌痙攣、焦慮癥、抑郁癥

可咨詢
服務人次 2107 好評率(98.7%)

擅長:腦血管病、腦供血不足、中風、神經系統病變、認知障礙、神經病、高血壓、糖尿病、耳鳴、抑郁癥、癲癇、貧血、焦慮癥、感冒

可咨詢
服務人次 4107 好評率(100.0%)

擅長:周圍神經病、面神經炎、面癱、特發性面神經癱瘓、三叉神經痛、腦血管病、中風、腦供血不足、腦出血、腦血栓形成、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腦梗死、腦動脈硬化癥、頸動脈斑塊、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頭痛、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叢集性頭痛、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癡呆、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糖尿病、神經痛、高脂血癥、缺鈣、特發性震顫、偏癱、癲癇發作、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相關問答-癲癇

更多
請問您目前癲癇的控制情況如何?最近一次發作是什么時候?復查腦電圖了嗎可以吃沒有影響好那就觀察觀察看看復查腦電圖 最準確要是沒問題,歡迎您給我一個“滿意”評價(評價按鈕在頁面右上角,問題關閉后頁面下面也可評價)。春雨系統會自動贈送您一張復診優惠券。
陳曦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
2025-05-29
你好,小朋友癲癇,看小兒神經內科從這個腦電圖,是癲癇的腦電圖表現癥狀呢發作兩次了還是可以診斷癲癇的一般人民醫院或者學校附屬醫院都可以的丙戊酸可以吃進一步完善磁共振等檢查現在不是考慮副作用的問題,是看能否控制再發丙戊酸屬于常用藥Bect屬于兒童良性癲癇的一種,后期有機會完全緩解并停藥
鐘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2025-05-20
癲癇癥狀最近發作頻繁嗎沒有服藥控制嗎癲癇一般不影響手術,因為麻醉藥也有鎮靜作用,能夠控制癲癇但正常情況下癲癇是需要控制的
郝琦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
2025-04-23

相關文章-癲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华池县| 稻城县| 平乐县| 凤山县| 视频| 黄山市| 麻阳| 普陀区| 剑阁县| 凤冈县| 盐边县| 绵竹市| 怀集县| 大邑县| 建阳市| 上栗县| 吉安县| 闽侯县| 长泰县| 嘉兴市| 哈尔滨市| 祁阳县| 桂阳县| 苏尼特左旗| 阜新市| 永济市| 哈巴河县| 曲松县| 江门市| 涡阳县| 开原市| 垫江县| 泰和县| 南木林县| 新津县| 鞍山市| 洛扎县| 泰来县| 大埔区| 蓬溪县|